第496章 鲁豫督抚
“参加今岁会试的举人,还真是挺多的。”
东暖阁内,朱由校放下那份名录,露出一抹笑意道:“如此规模的参考举人,称得上极其少见啊。”
御前站着的孙国桢、余应桂、邵捷春、卢观象、练国事、马士英等少府职官,彼此间看了眼对方。
说实话。
即便是他们也都没有想到,这场在天启二年召开的会试,居然会有这么多举人参加,所谓的罢考风潮并没有上演。
哪怕在会试召开之前,出现那么多的事情,闹出那么多的舆情,但是赴贡院考试的举人却很多。
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有想不通的,为何跟先前所知的情况差别这般大?
其实似这样的情况,朱由校太清楚其中的缘由了。
朱由校从特设皇家近卫府起,到重新启用少府,军务院,宗人府等有司衙署,要做的目的就一个,那便是重塑大明权力框架,进一步细化一应职权。
尽管会试已经开考,这本应该是最重视的事情,但是相较於这些参考的举人,朱由校更在意山东、河南等地受灾的底层群体!
“臣附议!”
权力拢共就这么多。
的确。
在少府、军务院、宗人府等机构重焕新生时,朱由校是启用很多人,这其中的确有一些没有通过科举,就被朱由校特擢跻身仕途。
你多占一点。
朱由校收敛心神,看向御前所站诸臣,表情严肃起来。
“时下大明的官场吏治和风气,远没有达到清平的程度,朕不相信外朝有司的一些人,今后再出现类似的灾情,朕有意让少府全权专办此事。”
这就是大明的国情!
“倘若不尽快收容灾民,推行以工代赈,安抚好地方民心,那势必会出现诸多乱子的。”
只不过对於朱由校而言,他奉行的治国之道,注定会跟多数学子进修的种种,是存在着偏差的。
朱由校并不否认一点。
孙国桢、练国事等一众少府职官,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,他们知晓藏在背后的那些情况。
在举人这个圈层里,的确混有一些废物,他们利用一些手段,冒着革除功名的风险,得以顺利通过乡试,但是绝大多数的举人含金量还是较高的。
能够在大明科举体系中,一路过五关斩六将,通过乡试这一级考试,获取到举人功名,那难度也是很大的。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少府自被天子重新倚重以来,一批批职官被选任进来,就一直是外朝有司的多数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