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(2 / 2)

木香记 石头与水 1922 字 4个月前

「我以前也逮到过一只兔子。」白木香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事,「是在田里捡到的,一只母兔子正在生小兔子,我没忍心吃它们。抱回家养了半个月,兔子们就自己打洞逃跑了。」

城外是大片的田地和原野,积雪融化后,有黄绿色的冬小麦冒出来,这种冬天的绿没什么精神,顔色既深且暗,不过开春就能返青,五月就能收一季小麦。白木香说,「我们老家都是种小麦,这里既是种小麦,怎么还能种稻谷,我听说稻谷都要种在水里的。」

余铁道,「大人的职田就在河边儿,挨水渠近,方便引水灌溉,是咱们这里爲数不多能种稻谷的地界儿。」

白木香看裴如玉一眼,心里就明白了,裴如玉的职田肯定是占据了月湾县最肥沃的土地。裴如玉没什么特别的神色,这是必然的,职田绝不可能是贫瘠的田地。哪怕是在这贫寒的地方,官员的职田也会是贫寒里最丰美的那块。

裴如玉虽然没有白木香自小在乡下的经历,但自出城以来,他就发现,县城东面的麦田明显比西面更加密集整齐,如果他所料不差,刚刚那位老农说的河流,应该也在县城以东。

白木香的视綫则多是停留在县城以东,她时不时还会跳下马,跑到田里去,拨开冻雪,摘下手套,摸摸冻的极硬的泥土地。裴如玉问她,「看出什么来了?」

白木香翘起下巴,一幅神秘状。

裴如玉驱马在她身畔,说,「东边的地比较适合种棉花?」

「棉花虽然也要雨水,实际上不怕旱,倒是地太湿润不大好。你看这边儿的田地,麦苗都疏疏拉拉的发黄,等明年开春雪化了,这麦苗会长的好一点,可如果这块地真的肥沃湿润,麦苗不会出成这个样子。肯定是块旱地,这种地种棉花最好了。」白木香一边套上羊皮手套,很有经验的说。

「少奶奶也懂种田?」余铁平时除了在余主簿身边帮忙,家里也有田地。

「当然懂了,我家就是在乡下,自小种地长大的。」白木香说。

裴如玉侧眸看白木香一眼,他没忘记当初白木香同他讲过,说从小没有下过地的。面对裴如下的注目,白木香只好再解释一句,「以前我家的田地是都赁出去的,后来织布得从收棉花桃开始干。见得多也知道了,什么样的地适合种棉花,什么样的地种出的棉花好,就心里有数了。」

裴如玉唇角勾出一抹笑,「还真是个行家。」

「那当然。」白木香眼梢轻扬,「但凡棉花叫我看一眼,我就知道大概什么价位。棉布叫我摸一下,我就知道织的时候用多少支纱。」

慢行约摸一个多时辰才到了职田地界儿,也远远的看到那冰雪覆盖的蓝色大湖,职田都在这大湖不远,湖面被冰雪冻住,仍有白色的水鸟远远飞来,再远处能看到黑色的莽原山林。余铁介绍说,「那林子瞧着近,其实远着哪,到那边儿去地经过大片草场,没固定的路。有牧民在草场放牧,也有狼,有野羊之类的野物,很不好捉。这湖就叫月湾湖,湖里的水是从天山上流下的雪水。每年天旱灌溉都是用这湖里的水。大人的职田就在这一片。」余铁大致比划着,「那边儿是余主簿的四百亩,那边儿是赵巡检的三百亩,这里是汤巡检的三百亩。大人们的职田都在这一块。」

白木香惬意的双手扣在脑后,遥望着起伏连绵的山脉,反射着阳光的透明冰雪,目及所至的湛蓝色的大湖,以及蓝天下的大片原野与田地。

风吹来时,白木香微微眯起眼睛,忽然说了句,「裴如玉,这就是我们的县城啊。」

「是啊。」裴如玉驻马在白木香身畔,望向这片土地时,眼眸里有种淡淡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