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9章 进击的袁世振
“皇兄,您选择此时为戚家军平反,为马千乘平反,只怕争议此事者众多啊。”
西苑的钓鱼台,朱由检表情略显凝重,看向斜躺在躺椅上的朱由校,言语间带着些许踌躇,“毕竟这两桩要案皆是在皇祖父在世时出现的,真要是细究下去的话,难免会有攀扯之嫌。”
“那依着皇弟之意,这两桩要案就这样搁置?”
朱由校手持奏疏,看了朱由检一眼,“明知其中存有蹊跷,就装作充耳不闻视而不见?”
“臣弟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朱由检忙解释道:“臣弟是觉得眼下不是时候。”
“那什么时候才算合适呢?”
“大明要拨乱反正的地方太多了。”
哗~
在躺椅旁的小桌上,一封奏疏随风而动,那工整干净的字迹,看起来让人觉得很舒心,但是上面的内容,却让人觉得很心塞。
讲到这里时,朱由校轻叹一声。
蓟州兵变对待戚家军的处置,使得文贵武贱的风气进一步加重,同时也让忠诚於大明的武将与将士,自此在心底对大明的忠诚削减。
朱由检一时语塞。
“朝廷在一些事情上,的的确确是做错了。”
“至於马千乘蒙冤入狱一事,更是让众多的土司,对於朝廷的态度有所改变,毕竟每逢大战到来,朝廷就会征发土司兵参战,像朝鲜之役就有不少土司兵被征发,马千乘所在石柱土司就在其中。”
朱由校从躺椅上坐起,剑眉微蹙道:“既然犯了错就必然会承受代价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时下辽东的建虏叛乱,川贵的土司叛乱,就是那时种下的因,直到现在才结下的果。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
更别提朝廷征发土司兵,向来是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,不需要的时候根本就不管死活,此等针对性极强的策略,也难怪汉蛮对立严重。
聚众闹饷是不对,但却罪不至死啊。
而最为关键的一点,是他们明明响应朝廷号召,背井离乡奔赴朝鲜,为彰显上朝天国威仪也好,为确保辽东地域的安稳也罢,选择跟穷凶极恶的倭寇交战,可是换来的却是被任意摆弄。
影响有这么大吗?
这下朱由检生出惊疑,他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复杂。
“只不过在那时,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,掠合江、綦江等地,由此这批土司兵没有赴朝参战,而是转而参与镇压播州叛乱上。”
这很少见啊。
至於马千乘一事,看起来产生的影响不大,可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,一个镇守太监,就能随意给世袭土司捏造罪行,原因竟是索贿未果,这是何其的可笑和讽刺啊,而朝廷的处置更有问题。